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西邮>>正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西邮
【华商报】 张鸿教授解读“互联网+”下的陕西商贸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8日 08时57分54秒 责任编辑:梁海霞 

 

创新创业
 O2O火热,“互联网+工业”的定制产业应运而生,“互联网+农业”风生水起……“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陕西商业巨大的创新,也改变着陕企的商业模式,促使商贸行业升级、转型。

 “互联网+”的出现,也正影响着陕西商贸业的发展。数据显示,陕西个体网商数量在今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上半年全省电商交易额达1470亿
 所谓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其实就是用互联网武装了的传统企业,然后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供需匹配,利用网上平台卖自己的产品。”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说:“特别今年以来,陕西O2O发展非常火热。”
 而据陕西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个体网商数量在今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有200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入驻京东平台,在京东平台新建地方特色馆7个。延长石油集团、世纪金花、迈克、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西安爱菊等一大批传统企业开始深入应用电子商务,涌现出中国果汁网、丝路商旅、利安电超市、西域美农等一批电商品牌,陕西森弗等6家企业先后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相应地,交易规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470亿元,同比增长59%。“关键是,在提升销售规模的同时,电子商务创造品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品牌扬名海内外,宝鸡擀面皮、富平柿饼远近闻名。”陕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互联网+工业”应运而生 出现定制产业形态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最瞩目的则是,“互联网+工业”应运而生,因此出现了定制产业形态。
“企业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和顾客建立直接联系,了解顾客具体特征,进而为细分客户群体精准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张鸿说:“区别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智能化的大平台生产,它带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故而工匠精神抬头。”
 据悉,陕汽就是其中代表企业。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陕汽生产系统都配备了VIP客户名单,系统会根据客户车辆购买频次、车型、配置,通过数据分析,为客户在车型及零部件装配选择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一致性的配置,从而使客户的车辆保养、维修成本进一步降低。这种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贯穿于用户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是陕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一个方面。
 “目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一个更能满足供需双方的个性化、千人千面的大规模生产,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渗透,已然到来。这个意义上说,定制化产业潜力无限。”张鸿说。
 农村电商进入引爆期“精细农业”初具规模

 陕西农产品丰富,农业的互联网化也不容小觑,农村电商已进入引爆期,“精细农业”初具规模。
“从消费者到流通者,再到生产者,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互联网已经开始指导农民生产,进入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多个环节,这个意义上说,‘精细农业’已初具规模。”张鸿说。
 据陕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农村电商已进入引爆期。比如,县域电子商务取得了蓬勃发展,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的武功、岐山两县,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蒲城、商州、山阳、紫阳、留坝、略阳等一批县区后来居上,发展迅猛。
 业内称,农村电商潜力巨大,也成为各大电商巨头的下一个战略高地,因此陕西也积极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陕西。据京东西北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渠道下沉在陕西26个县设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34个县设立配送售后机构,村级代购服务站3000多个。而阿里巴巴则与陕西四个县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农村淘宝项目。
 “陕西电商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因为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都非常适合发展农村电商。反正也会有效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比如出现了‘土豆姐姐’这样的农业品牌。”张鸿说。
“互联网+生活服务”普及80、90后群体中认可度最高

 “互联网+”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是这样的——吃饭、坐车、买东西,不带钱包不用卡,主要一部手机在手;看病、订餐、看电影,扫码预约不排队;水电气费微支付,机票、酒店一键订……
  业内认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陕西人的生活服务方面,诸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教育”等新兴领域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尤其在80、90后群体中认可度最高。
  有数据显示,在生活服务方面,使用网络或手机(平板电脑)APP提交服务需求的被调查者达到90%以上,这一比例在旅游、医疗、政府服务三个领域也达到70%以上。“互联网+”在经济和生活服务大部分领域均有涉及,未来还会继续扩大互联范围。对于使用过的互联网服务,被调查者的满意率达到74.9%。
 解读业内认为,目前全省网民近1800万人,“互联网+”生活是块大蛋糕,将催生很多新的业态。“‘互联网+生活服务’方式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提高了生活便利度和公共服务效率,催生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机会,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技术应用不仅颠覆传统产业,还快速进入养老、医疗、交通等民生服务领域,提高生活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在未来,人们的生活方便,也俨然变成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张鸿认为。
华商报记者李王艳

相关链接:http://ehsb.hsw.cn/shtml/hsb/20150929/547454.shtml

 


上一条:《红旗文稿》刊发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崔智林署名文章

下一条:【陕西电视台】报道我校赵小强博士解读网络电话拦截

西邮要闻更多
网络电视台更多

Copyright © 2014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建设: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29-88166076 投稿信箱:yuanbao@x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