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西邮人物>>正文
请输入搜索信息:
西邮人物
创新创业的根本是服务社会——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赵小强教授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14时47分51秒 责任编辑:马建军 

 

学生记者 雷琴 王帆 项维维 杨洪鑫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无疑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当翻开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小强教授的履历时,我们发现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贯穿其始终。赵小强老师一直致力于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指导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多次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而刚刚结束的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上,赵老师指导的高强、朱辉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水务方案”荣获全国一等奖。近10年来赵老师指导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200多名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赵老师本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多项。赵老师向记者分享了自己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他所带领的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团队创新 索中求进

“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们组建了远洋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是由2005届至今的近10届学生200多人组成的集合体,形成了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的“传帮带”机制,并且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赵老师满怀欣慰地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团队。科技创新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一点同样在他们的创新项目中深刻反映着。赵小强介绍,对“水质监测仪”方案进一步优化,现已转为教师科研项目,而PM2.5监测、甲醛监测、鱼道鱼的通过量监测等则转化为学生科研课题。这样的互动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实践互动,同时实现了学科研究无偏差等级理念。         

赵老师继续介绍道,其指导的学生远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西安碧海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学校第一批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凭借自主研发的水质、大气远程在线监测仪器及现代通信核心技术,与陕西兰环集团就环保产业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双方目前已经联合申报“西安市智慧环保工程实验室”。该团队在孵化期内还成功研发出便携式水质远程分析仪样机和便携式蟹池智能决策仪样机,承担了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工业与信息化部软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服务地方专项等科研项目,累计获得科研及产业化项目资金50余万元,目前团队正在注册成立实体公司,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赵老师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前进着。         

开放实验 助力创新

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已经是教育的一大趋势。赵老师说,通院已经形成层次化的学科竞赛体系,即一年级入校后可参与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类学科竞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可参加面向二年级学生的课程类竞赛,三年级时引导学生参与全国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等,四年级则共同参与完成教师科研项目,系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在打造创新实验平台方面,通院已开放五个实验室供学生自行管理,可有效覆盖到大部分学生,从而注重学生整体上的培养。通过不断融入探索改革创新的开放实验体系,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学生创新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创新实践已深入人心。         

当问及创新创业实验室学生的筛选机制时,赵老师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可以进行参与全院腾飞杯程序设计大赛,再从中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面试,从而在考察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创业,近年来通院也给予学生一定扶持,对于有创业需求者,学院还为每个实验室配备了指导教师,在经费方面也给予每个创新团队1500元的支持,提供了场地、导师、资金等帮助,助力学生完成创新实验项目,切实支持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远洋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高强说:“在赵小强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年来,我们收获很大,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提升了实践能力,更让我们的梦想一步步实现。”        

科技创新 持之以恒

对于“挑战杯”类学生科技竞赛,赵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参赛的学生作品应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任何作品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对于科技创新作品向产品孵化的过程,赵小强认为参加挑战杯类学科竞赛以及进入创业孵化基地都应该是服务社会的衍生品,在作品向产品孵化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只为参赛而参赛,而要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潜力。同样对于创业之路,他也希望大学生要尽量丰富自己的履历,在创新中发现新技术,提升能力,坚定目标,全面发展,持之以恒,做到有备而战。         

对于参赛作品,他则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选择太过空泛的题目,要用追求完美的态度对待作品,加强团队合作,持之以恒,从一而终。他还介绍到“挑战杯”科技竞赛现在设立了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经过继续凝练和修改完善可连续参赛,如“水质检测仪”科技创新作品经过不断优化,已连续参加三届比赛,最终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累进创新奖。         

“人生的舞台上要不自卑不自大,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尽量把所学专业与工作结合起来,将信息化融入生活,然后目标坚定,一心一意地走下去。”这便是他对自己学生最诚挚的期望。         


上一条:找准兴趣 做最真实的自己——访计算机学院吴旭副教授

下一条:勤学善思 厚积薄发--访我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亢红波

西邮要闻更多
网络电视台更多

Copyright © 2014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建设: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29-88166076 投稿信箱:yuanbao@xupt.edu.cn